比特币挖矿是什么?比特币挖矿原理解析

比特币挖矿是什么?了解比特币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 “挖矿”,挖矿是参与维护比特币网络的节点,通过协助生成新区块来获取一定量新增的比特币。当用户发布交易后,需要有人将交易进行确认,写到区块链中,形成新的区块。

在一个互相不信任的系统中,该由谁来完成这件事情呢?比特币网络采用了 “挖矿” 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每 10 分钟左右生成一个不超过 1 MB 大小的区块,串联到最长的链尾部,每个区块的成功提交者可以得到系统 12.5 个比特币的奖励,以及用户附加到交易上的支付服务费用。

拿比特币举例,挖矿的具体过程为:参与者根据上一个区块的 hash 值,10 分钟内的验证过的交易内容,再加上自己猜测的一个随机数 X,让新区块的 hash 值小于比特币网络中给定的一个数。这个数越小,计算出来就越难。系统每隔两周会根据上一周期的挖矿时间来调整挖矿火币网买入多少时间可以卖难度,来调节生成区块的时间稳定在 10 分钟左右。为了避免震荡,每次调整的最大幅度为 4 倍。

很自然的,有人会想到,如果我有很强大的计算力,所有的块都是我算出来了,拒不承认别人的交易内容,那是不是就能破坏比特币网络。确实如此,拿到 51% 的算力,就可以攻击整个网络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防护呢?除了尽量避免计算力放到同一个组织手里,如果觉得一个矿池掌握的算力太多,矿工应该主动换个矿池挖矿,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 PoS,因为 PoW 机制的安全只能来自于区块挖矿收益,矿工的激励来自于避免丢失区块收益的风险,这样 PoW 就是依靠一个大量的激励来保证的巨大算力来运作。

PoS 打破这种对称性,不是依靠收益来保证安全,而是惩罚。矿工必须付出一大笔押金,并少量的得到奖励,以补偿他们的押金被冻结以及运行节点的开销,但逆转交易的最大开销来自于大于收益几百到上千倍的惩罚(押金被消耗)。PoS 的哲学不是 “安全来自于电力消耗”,而是 “安全来自于押金”。

众所周知比特币的总量大概固定在2100万个,但是比特币是如何获取的想必是很多人都会疑惑的事情,或许很多人都听说过“挖矿”这个词,但是何为“挖矿”?比特币的“挖矿”和我们传统理解上的“挖矿”有何不同呢?

(传统理解中的“挖矿”一般指的是黄金、宝石等稀有金属行业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行业的开采步骤。)

首先“挖矿”是生产比特币的唯一途径,也是市面上比特币有且只有一种的来源途径。用传统的思维去理解,埋藏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就相当于是“矿山”,而“挖矿”所要用到的机器就被称为“矿机”,“矿机”一般都是计算机软件,一般由开源社区或者个体开发者提供。

挖矿早期的参与者很少,全网的算力很低,个人通过计算机的显卡甚至CPU便可以轻易的挖到比特币。但伴随着大量的矿工的加入,全网的算力持续性的竞争性的提升,个人通过普通的计算机直接挖到比特币的概率急速下降,目前个人通过普通计算机挖到比特币的概率更是趋于0.

挖矿很关键的一个工具是“矿机”。矿机的目的就是,针对挖矿算法进行硬件设计和优化,因为矿工数量的急剧上升、加入“挖矿”行业的个人数量上升,专用的挖矿芯片应运而生。矿机的竞争之战已经深入到了计算机芯片设计与制造层面。目前市面上的矿机成本都较高,一般是由公司整体运作,并对外出售或租赁。

即使拥有了专用的矿机,单个矿工或机构也很难凭借一己之力获得比特币。因为在形式上,比特币的记账权每次只能被一个矿工获得,一旦有人获得了权限,参与竞争的其他对手将颗粒无收。

因此个体挖矿的成本代价巨大。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有人便提出了“矿池”概念。集中大量的设备和矿工共同开采挖矿,再依照算力分配至各个个体计算机中,将挖掘比特币的失败风险降到最低。



返回列表页>>> 比特币